<th id="vpal3"><track id="vpal3"><rt id="vpal3"></rt></track></th>

  • <button id="vpal3"><acronym id="vpal3"><menuitem id="vpal3"></menuitem></acronym></button>

    <rp id="vpal3"></rp>

    <nav id="vpal3"><big id="vpal3"></big></nav>

    1. 3D打印機什么時候火起來

      3D打印機什么時候火起來?

      任何對計算機發展歷史有過了解的人在第一眼看到 3D 打印機的時候很難不聯想到早期的計算機。當時“上機”才不是像現在的“低頭族”刷屏那么簡單,最早的“上機”從形式到過程都非?!案呃洹保涸缙诘挠嬎銠C需要放在專門的“機房”里,要進機房,必須換上白大褂,用帽子把頭發包起來,還要換拖鞋,那一套行頭,不亞于準備進手術室的外科醫生。并且,機房有專門的人看管,進去時要登記,停留了多長時間和使用了什么耗材,都要羅列清楚。

      “為什么個人需要計算機呢?”這是當時的行業專家的評論。的確,這種機器看起來只有天文學家或者政府部門才會使用。普通人既不需要計算導彈的彈道數據,也不需要模擬衛星的運動軌跡,為什么需要計算機呢?

      如果把全世界的計算機數量按年份畫出統計圖的話,可以看到,在早期它的增長并不快,在 1953 年,全球大約有 100 臺計算機在運行,而到了 1984 年,剛有雛形的互聯網上大約有1000臺主機。但是隨后臺式機的數量迅猛增長;接著是“個人電腦”時代的到來, 2013 年,全球的移動終端的出貨量首次超過了個人電腦,現在這種上升的趨勢還沒有減弱。

      在 1983 年如果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:計算機為什么沒有火起來?答案很可能是五花八門的。體積過于龐大、使用起來不方便、耗材費用不菲都還在其次,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并非為某一行業準備的,似乎沒有什么特定的行業或工作必須使用計算機,它更象是某些癡迷于機器運算的工程師們的“玩具”。

      這非常像今天的 3D 打印機?,F在 3D 打印應用最多的領域是原型設計、醫療器械和航空零件,這些看起來也離普通人的生活很遙遠,3D打印機似乎不是人人都需要的“那盤菜”。

      其實, 3D 打印機和計算機一樣,它的革命性也在于它并非專門為了解決某個行業、某個領域的問題。它是對制造過程的再定義,就像計算機是對信息處理方式的重新定義一樣。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制造也被稱為“減法制造”。舉例來說,如果原材料是木頭,那制造過程往往是在上面鑿眼、切割、拋光……這些都是為了把多余的材料去除掉,而3D 打印的原名是“積層制造”,它是將可以快速塑形的材料,比如塑料或金屬,通過逐層堆疊累積的方式來制造出立體物體,如果你見過一張張的白紙疊加而成白色的立方體,你就可以想象,如果有一種非常細的粉末或液體的“耗材”,通過被精細控制的“噴涂”形成很薄的“涂層”,這些“涂層”層層疊加,就可以塑造出幾乎任何形狀的立體物體。

      3D打印機逐漸取代了“積層制造”這種拗口的表達,因為人們更容易從現有的平面打印的過程和原理來理解這種新“玩具”,利用數字技術,可以精準地控制物體的最終成型效果,如果把一個現成的物品經過立體掃描,然后再通過3D打印機“打印”出來的,復制品和原有物品相差無幾。當然,前提是你的3D打印機精度要高,而精度就是對比不同型號的3D打印機優劣的重要指標,不然你打印出來的玩意兒就會象樂高積木堆出來的一樣,要站到老遠才能看出這是神馬,不免會覺得有點low~

      有了 3D 打印機就意味著,當你需要什么東西的時候,就可以立刻下載,然后“打印”出來,制造和交付將變成即時的和個性化的。你可以為兩只腳定制出不一樣大但完全合適的鞋子,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新鞋子會磨腳啦!你也可以打印出自家的“狗舍”,大小形狀完全適合你家的狗,別人家的鉆都鉆不進去。哇,這樣的“神器”是不是應該出現在每張桌面上?至少,現在有平面打印機的地方都應該換成 3D 打印機才對。從 21 世紀初開始, 3D 打印機引發了無限想象。有人說,蒸汽機之后的又一場“工業革命”將圍繞著3D打印展開;也有人預測, 3D 打印機將徹底終結目前這種還需要“開?!辈拍芰慨a的現狀。但是,顯然,到目前為止,這還沒有成為現實。

      原因何在?

      回顧一下計算機的發展歷程,操作系統的出現是計算機普及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,有了操作系統之后,用戶終于可以和計算機進行比較自然的交互操作,和機器對話也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,至少不再需要通過卡片上的許多小孔來告訴計算機做什么了。 1987 年全球一共售出了一百萬臺計算機,這一年,蘋果的圖形界面操作系統更新到了 3.0 版本,微軟的視窗操作系統也已經問世兩年。這一年,計算機的普及已經到了“臨界點”,那是信息時代的前夜。

      那么,如果我告訴你, 2018 年預計全球將售出一百萬臺 3D 打印機,你會想到什么?它是否也即將跨越臨界點,進入到高速發展的軌道?那么,對于 3D 打印機而言,它的“操作系統”出現了嗎?什么材料可以被大范圍地應用,成為跨越從設計到成品之間的橋梁?

      找到可以被廣泛使用的 3D 打印機“耗材”的重要性大約相當于操作系統對計算機的普及所產生的作用。這些材料需要能夠快速成型、容易著色、低溫易熔、成本低廉、易于降解、無毒無副作用、而且廣泛分布在全球各地。只要有了這樣的原料,普及 3D 打印機的進程會大大加快。比計算機更復雜的是,某一種或幾種操作系統還有可能“一統江湖”,但是 3D 打印機要制造出不同的實體產品,需要在每個領域都找到最適合的“耗材”——制造食物的需要糖漿和面粉;制造血管的需要“生物墨水”;制造房屋的需要水泥鋼筋;制造玩具的需要樹脂和金屬……一臺家用 3D 打印機能不能 hold 住不同的材料,讓它上午打蛋糕,下午打玩具?這……目前還是個問題。

      另外,計算機在變成各行各業都可以使用的“超級工具”的時候,除了要有操作系統,還要有各種應用軟件。那么,在實體制造的世界里,各種實物的3D設計是否會象應用軟件一樣“百花齊放”,而且唾手可得?當你在街上看到路過的美女,只要拍下她的背影,是否就能找到她的裙子的設計,然后讓3D打印機打印出一條相同花樣且更加合身的新衣服?或者,準備搬到一個新城市,是否帶上3D圖紙,就能打印出結構、布局、大小和原來一模一樣的新家?

      這些聽起來有點象科幻情節,但是很多已經或正在實現。推動 3D 打印機發展的動力和當初推動信息化浪潮的功力幾乎一樣——人們的需求能夠隨時得到滿足。正如《連線》雜志的前總編 Chris Anderson 所說:我們已經見識了將信息切分到比特再重新組合產生的革命,那是信息革命,現在,是時候把實物切分到原子,然后重新組合了。這是制造革命。

      因此,本文的標題:3D打印機怎么還沒有“火”起來?答案是:當“耗材”和“設計”不再是問題的時候,3D打印機一定會火起來。

      • 作者 bdxg
      • 發布時間 下午3:04
      • 2014年9月15日

      顯示評論

      沙發 還在


      添加 評論

      不允許評論

      亚洲国产尤物视频_忘忧草成人无碼高清_va在线亚洲一区视频_va在线亚洲一区视频
      <th id="vpal3"><track id="vpal3"><rt id="vpal3"></rt></track></th>

    2. <button id="vpal3"><acronym id="vpal3"><menuitem id="vpal3"></menuitem></acronym></button>

      <rp id="vpal3"></rp>

      <nav id="vpal3"><big id="vpal3"></big></nav>